找到相关内容185篇,用时6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评介吴汝均《佛学研究方法论》

    ,那么,转折点出现在哪里呢?作者认为神会在滑台大云寺无遮会上推翻了旧的系谱也就是将神秀的位置代之以慧能,就形成了达摩、慧、僧灿、信、弘忍、慧能的新系谱。[i]  (二) 就思想史方法的运用情况来看...问题。  沿此,作者转回东方以道家老子《道德经》“,非常,名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以说明道之不可名状。且以庄子之语说明在无始之前亦应有一时刻连无名之始都不存在,[vi] 以...

    薛淑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0955619.html
  • 僧肇的般若学-以动静观与般若智为问题核心

    依据 老子的“非常”与庄子的“得鱼忘筌”恰否定了清楚定义或说明的必要性。  [7] 周绍贤、刘贵杰,《魏晋哲学》,台北:五南出版,1996年,页17。  [8] 蔡宏,《般若与老庄》,成都:巴蜀...流动性,尤其梵语所汉译的佛教经典在被重新诠释后的老、庄思想概念如“”、“有”、“无”等概念的在诠释之下,更显出翻译与诠释后的不稳定性,“六家七宗”就是这个代表,即所谓的“格义佛学”[2],“格义”所...

    周延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5956493.html
  • 当代中国宗教现状纵横谈

    上,再产生一部《新道德经》”,于是他们就公然对老子《道德经》进行了“改编”,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章):“道可常道;阴一阳之谓道。名可名亦常名;天地万物互补好。粒有形,波无踪,波粒二象众妙...人口的10%左右;各教教职人员总数由16万增加到34万;经政府批准开放、登记在册的宗教活动场所由4.1万增加到8.3万,此外还有大约3万余处宗教活动场所未经政府登记或因政府决定暂缓登记而未予批准开放;...

    冯今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3256597.html
  • 佛禅美学

    有觉醒、理解之义,后引申为受到某种启发,心眼豁然贯通,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追。”佛学就是欲使世人蒙昧的心灵觉醒,释迦牟尼苦修多年后,某日独坐一菩提树下,忽然有悟而得“...高下之别。五祖弘忍两位弟子——神秀与慧能,作为“渐悟”、“顿悟”的典型范例:  神秀到五祖弘忍门下,“誓心苦节,以樵汲自役,而求其,祖默识之,深加器重”,日长月久,已取得“上座”弟子之位,似乎成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4956753.html
  • 中国美学若干局限分析

    不在于他们对现实的“忘知”、“忘利”、“忘欲”等“超现实”的态度(老庄式的超现实根本上还是在现实中),而在于他们所说的“,非常”的“”,作为一种不可言说的终极价值,已经触及到审美把握的特殊...道理。老子一生从未正面界定过“美”,这不仅意味着“”在老子这里实际上就是“美”的化身,而且还意味着“”和“美”是不可正面去界定的。相对而言,界定、可言说的现实事物,比较起老子推崇的“”来,反倒...

    吴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00257867.html
  • 重涉禅悟在宋代思域中的灵动神思

    颠覆“常”语释放新意。在“,非常。名名,非常名”这句话里就很清楚看出语意的颠覆,简单地说,老子讲的和名不是现行机制(封建的商周)的“天道”“王道”和他们的“名制”,而是要回复“素朴”的。《...有法循的解说,如“如何如何才是佛。”这样的期待是一种“执著”是一种“有待”,一种被某种霸权析解方式框限的思维状态。当风穴延沼反问:“如何不是佛?”时,是逼使听者跳出既定框架去感悟,“、佛、禅”不是...

    叶维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1158256.html
  • 《西游记》与佛教文化

    好!好!今日方知姓也。”这就是“见性”。然而,明心见性的境界到底如何呢?《老子》说过:“,非常;名,名非常名。”禅宗说:“言语道断,张口必错。”这种明心见性后的境界,的确是难以讲述的。因为...---  【内容提要】《西游记》所表现的是道教全真的教义,其中所有的佛教故事、人物、境界等都与道教全真有关,都是道化了的佛教。只有从全真的角度,才能全面完整地认识和把握《西游记》。《西游记》的...

    李安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91858445.html
  • 宗喀巴对“无分别”说的批驳及其实质

    也就是说,汉族传统文化在界定最高真义时存在着一种虚玄化、神秘化倾向,这一倾向在老子的“,非常”、庄子的“得意忘言”时初现端倪,而僧肇的“言虽不能言,然非言无以传”承纳了这种传统。到摩诃衍时,将其发挥...他们之间的交锋的。但是,宗喀巴在其最重要的佛教著作《菩提次第广论》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了摩诃衍,并以之为靶子,在对摩诃衍思想的批驳中建立了自己具有独创性的中观思想(如在《前基础》篇第32页、76页;《...

    朱丽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91859102.html
  • 两种传统下阐释的中观学

    神秘化倾向,这一倾向在老子的“,非常”、庄子的“得意忘言”时初现端倪,而僧肇的“言虽不能言,然非言无以传”承纳了这种传统。到摩诃衍时,将其发挥到极致,他认为“真如不在言说之中”。在僧肇那里,有一...宗喀巴写成了其最重要的佛学著作——《菩提次第广论》,阐发自己的显教思想。在这部著作中,宗喀巴数次提到摩诃衍及其“无分别”说,并加以批驳。本文在分述摩诃衍和宗喀巴佛学思想的基础之上,铺陈出二者在中观思想上...

    朱丽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92059104.html
  • 两种传统下阐释的大乘学说——以宗喀巴(格鲁派)和摩诃衍(禅宗)为例的探讨

    的真义一经言说,便变成了“是什么”,而非其本来的“不是什么”,也就是说,汉族传统文化在界定最高真义时存在着一种虚玄化、神秘化倾向,这一倾向在老子的“,非常”、庄子的“得意忘言”时初现端倪,而...  [内容摘要]宗喀巴在《菩提次第广论》中数次批驳了摩诃衍的“无分别”说。本文首先陈述了摩诃衍在“吐蕃僧诤”中所阐释的观点,接着陈述了宗喀巴对其批判的核心所在,最后分析总结了造成这种分歧的佛教传统...

    朱丽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5259635.html